阅读历史 |

入贾府 (第2/2页)

加入书签

妈道:“这是我们老二家的亲妹妹,嫁给了金陵薛家。”

徐茂行便施礼道:“给薛太太请安。”

等叙完了俗礼,贾母便让人把椅子搬到她身边来,请徐茂行落座。徐茂行也没矫情,谢了座之后便从善如流了。

贾母道:“你们家的事我都听说了,原先不知道咱们两家还有这样的渊源,如若不然,也不会叫你小人家一个在外颠沛。”

徐茂行坦然道:“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家父对圣人忠心耿耿,哪曾想会忽然遭遇小人构陷?但小生相信当今圣明烛照,终有一日会还家父清白。”

因着贾府在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小,朝中发生的种种大事,很多内情他们都不清楚,只能看着表象自己判断。

所以说贾母根本就不知道徐甘因何被全家流放,只能从安王为徐家多方奔走,推测出徐甘是归附了安王一党,不慎卷入了诸皇子的党争之中。

不管徐家是否是冤枉的,只看安王对徐茂行如此上心,就知道徐家不会真的一蹶不振。

这些都是接到徐家拜帖之后,贾母派人多方打听出来的。也因着这些情报,让贾母对这门婚事多了几分看好。

只要徐茂行品性端正,不管才学是否出众,贾母都愿意把黛玉交给他。

不是她对外孙女不疼爱了,而是荣国府如今的形式,还有她越老迈的身体,迫使她不得不降低择婿标准。

更有一点没人敢在她面前说,她却是心知肚明的。那就是本就体弱的林黛玉,最近半年身体极速恶化,最近越发不好了。

在贾母心目中,何止是宝玉需要冲喜?黛玉也一样需要。

别看她对着王熙凤时,口口声声嫌弃徐茂行是要借黛玉攀附贾家。实际上贾母心中真是巴不得徐茂行对贾家有攀附之心呢。

她活了这么多年,不知见过多少人,经过多少事,可太知道什么都不如利益来得牢靠了。

只要徐茂行对贾家有攀附之心,黛玉嫁过去就不会受委屈。

老人家心里有着各种盘算,面上却一丝不露。至少王夫人就没看出来,倒是薛姨妈看出几分贾母对徐茂行的满意,可她是不会说出来的。

因为她了解自己的姐姐,知道王夫人不但看不上林黛玉,还因妒忌贾敏对林黛玉恨屋及乌,看不得对方好过。

再有就是王夫人在贾母手底下讨了一辈子生活,如今好不容易掌握了府中大权,对贾母自然就存了几分报复的心态。

以王夫人做事顾头不顾腚的性子,如果她知道贾母对徐茂行满意,只怕根本顾不得彻底绝了宝玉和黛玉的可能,也要破坏这门亲事。

就在薛姨妈心思转动间,贾母已经问到了启蒙几年了,读过什么书,日后可有意向举业?

这些问题都是应有之意,因而徐茂行也早已准备好了腹稿,此时便直接满脸羞愧地答道:“小生惭愧,从前有父兄撑着,不知愁滋味,读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竟是把学过的全还给老师了。

最近家里遭了难,小生自己体会到了支撑家业的艰难,这才下定决心重拾书本。幸而安王殿下仁慈,帮忙请了一位学问极好,也极有耐心的先生。如今刚学完《三字经》,正在学习《百家姓》。”

好嘛,这回贾母连装都不用装了,脸色直接僵了一瞬,顺势露出了不满之色。

当然了,她嘴上肯定还是要说好话的,她的教养不允许她当面失礼,“你能生出这份心性,就说明这场苦难没有白经历。读书嘛,只要有心,何时开始都不晚。”

实际上,不说宝玉等男儿了,便是黛玉初入贾府时才六岁的年纪,就已经把四书学了一遍了。

只能说徐茂行选择的时机实在是太好了。但凡换个时机,贾母绝对不会同意把黛玉嫁到徐家去的。

看见贾母的反应,王夫人借着擦嘴的机会偷偷勾起了唇角,露出了一抹解气又幸灾乐祸的笑容。

——叫你贾敏清高,如今你女儿还不是得嫁给一个不学无术的草包?

她又恐怕贾母真的否定了徐茂行,连忙给薛姨妈使眼色,叫她开口敲敲边鼓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